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18年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7位老师的经历,希望他们总结的经验、方法和技巧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罗银臣
1987年出生,男,博士,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集聚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理论经济青年项目《重庆市产业生态集聚与空间分异战略研究》长江上游”( )获奖者。
“头脑风暴”开放式沟通让我受益匪浅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是我第一次申请国家级项目。 当时我刚刚从大学博士毕业,对国家项目的申报规则、内容和方法的了解非常有限。 所以,当时更多的是一种“盲人摸象”、“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可想而知,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以“失败”告终。
2018年,在我的第二次申报过程中,我对国家级项目的申报流程、技术和要点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根据我自己的申请经历,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1、选题一定要非常“准”
有申请经验的老师深知,选题的“质量”是项目申请成功的关键。 选择主题时,你的愿景必须“原创”且“准确”。 申报者应突出选题的“新颖性”(体现创新性)、“现实性”(体现国家需求和政策导向)和“学术性”(体现专业性),特别是针对国家政策的最新动态和导向。 解释必须非常准确、到位。
2.内容的讨论要非常“开放”
无论是选题还是应用内容,都要保持“开放”的讨论态度。 通常我们采用“多+多”的讨论模式,即“圆桌会议”或“头脑风暴”的交流讨论。 每个申请并参与讨论的人都是“专家”。 课桌周围,许多老师和同学围成一圈,每个人针对不同老师选定的话题和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这种“头脑风暴”的讨论形式往往能为申请者提供新的思想刺激和启发,因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关注点。
我个人是这种开放式沟通方式的受益者。
3、对细节非常“苛求”
在申请表修改的最后阶段,应注意申请内容格式、书写方法、措辞等细节的修改,建议采用更加新颖的表达方式,直观地呈现“研究进展安排” 。
写一份声明实际上就像雕刻一件艺术品。 你刻下的每一个痕迹都是你专业精神和写作技巧的体现。 首先是内容框架的构建,相当于申请表的初稿; 后者是申请表这件“艺术品”的不断“雕刻”和打磨。 这个时候,想要提高作品的精致度和精致度,就取决于申请人对细节的不断完善和追求。 因此,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不例外。 有时这些细节将是“决定性的”。
何佳
1985年出生,女,博士,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补偿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应用经济青年项目“长江上游生态补偿市场化与多元化”长江上游流域“路径研究”()获立项。
一定要高度重视三件事
在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我对国家级项目的申报规范、技术和实际操作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和了解。 根据我自己的申请经验,我总结了三个“高度重要性”:
1、把握话题的新颖性和需求
首先,项目选题必须新颖、前沿。 建议申报国家级项目时,必须将选题的“新颖性”、“需求性”和“学术性”紧密结合、充分展现,注重提出问题、抓住问题,尤其是分析。 国家重要政策和报告的最新动态,立足现实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的发现,以及关注问题的学术需求和社会需求,都能体现研究问题的应用价值。
我的选题和研究方法结合了当前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国家需求以及经济方法和理论。 在申请社科基金项目时,我会突出学科交叉的优势和选题的“新颖性”。
2.研究内容设计的逻辑
在研究内容的框架设计和逻辑思维方面,要注重研究的整体设计和研究内容组成部分的逻辑,这是项目申请形式的核心。 设计内容时,应尽量清晰、具体地展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预期结果等,体现严谨的思路和可行性。 同时建议体现申请人早期成果的质量,充分展示申请人的学术技能,体现早期成果与申请主题的相关性,体现研究者在本领域的学术基础和能力。
3.从评审专家的角度把握内容和细节
学会站在读者的角度,站在审稿专家的角度。 在撰写项目申请时,各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包括具体内容的书写和细节的形式。 应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表达准确客观,选词造句。 必须认真研究、深思熟虑,版式格式必须认真、严谨、规范。 细节决定成败。
唐国锋
1980年出生,男,博士,重庆工商大学经营规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管理西部项目《中国制造业服务型模式创新研究》工业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 )获奖者。
根据“裙子理论”简洁有效地设计题目
我是一名年轻教师,2017年下半年从军校转入政府公务员系统,又转入地方大学。从军队到地方政府,从政工到讲师,这个转变是短暂的。 -期限,困难,压力大。 2017年底,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过程中,我自始至终都在接受着“洗礼”。 作为一个第一次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菜鸟,能够获批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但同时,也是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 从申请前的迷茫到最终成功获批,我这个菜鸟有一种“涅槃重生”的感觉。
回顾整个申请过程,最让我折腾的就是项目选题,历时一个多月。 失眠和纠结每天都伴随着我。 可以说是“感觉好累”。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选题过程中,首先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本人一直从事现代服务业管理研究),从“需求侧”出发,然后结合“管理指南中的“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化问题研究”,采用“新战略+主题模型”的选题方法,寻找当前制造企业服务化问题的最新背景。 之后,我关注了新闻《2017年12月22日——国务院27日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融合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工业与企业服务化相结合;
其次,确定最终主题的难点是如何切入连接点? 经过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质疑,我确定了选题的主要方向是“服务模式”;
三是按照要求和题目“裙子理论”(长度适当),字数控制在23-30字左右,题目“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型模式创新研究” 《工业互联网》最终确定,共24字。 选题过程就像“求索、忧虑、启迪”三个境界。 主题确定后,你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经过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经历,我们收获的是捷径、技能和经验,还有成功的希望。 这些经验和技能不仅适合各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者,也适合刚刚进入科研行列的“青椒”或菜鸟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者。
魏祥健
1975年出生,男,博士,重庆科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审计研究,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与政治学西部项目《审计监督与纪律检查协同反腐败机制研究》获得者大数据驱动的监管》()。
善于适应或能出奇制胜
经过四年的坚持,今年我终于成功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的资助。 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1、关键是坚持
在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过程中,坚持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如果你一年失败了,第二年再来,第二年失败,第三年再来。 当你第三年失败时,很多人开始产生怀疑。 他们怀疑自己的选题、方向、能力有问题。 还不够,等等,有多少人倒在黎明前的黑夜里。 坚持也是一个积累成果的过程,也是对申请者耐心的考验。 当痛苦最严重的时候,也许就是事情水到渠成的时候。 我一直专注于审计治理核心问题的研究,并连续申请了4年,终于得到了专家的青睐。
2.选题应反映国家需求
首先必须具有研究探索价值,推动重要问题的解决,对学科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是否提出了新理论、新视角,是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或应用新的研究方法。 对重要领域或重要问题是否获得常规或新的认识的方法; 二是要有创新性,要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或比较重要的问题结合起来,特别是当年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紧迫问题。 探索、思考问题; 第三,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层面。 国家社科基金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从国家层面把握前沿,不拘一格,博采众长,聚焦国内普遍性、相互关联的问题。
3.语言表达必须简洁、准确
语言表达必须准确、简洁,避免单词堆砌,避免口头喋喋不休。 文献引用要注意时效性和权威性,避免低级、二手信息。 观点引用必须具有代表性,政策引用必须具有权威性,数据引用必须有效。 客观性。 框架设计要注意层次清晰、细节恰当、重点难点相对应。 避免简单列出、涵盖所有内容、拖延和臃肿。 总之,每一个说法都要精心整理,“细细琢磨,慢慢研究”。 第一次申请国家社科基金,要脱一层皮,少一块肌肉。
4、改变你的想法,你可能会取得意外的胜利。
每年都有数千人申请国家社科基金,但获批的却寥寥无几。 其实,有时候没能获得批准,并不是因为申请人的水平不够高,而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注重一些必要的申请技巧。 比如你的选题和别人一样,你在PK中处于劣势,你的学科归属不合适或者有偏见,或者报考的学科太多,竞争太激烈,这些都可能是原因你被“枪杀”了。
如果你的教材和选题专家都觉得很优秀,但你就是不明白,那么也许你可以改变一下思路,选择一个与你的研究内容相关的不太热门的学科或者竞争稍微宽松的学科。 它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的选题与审计和国家治理有关。 它既是管理学,又是政治学。 过去三年我的专业方向是管理。 今年,在文教授的指导下,我增加了政治学的内容。 选科是政治学,结果通过了。 你不能否认申请过程中科目选择的重要性。
肖太云
1976年出生,男,博士,长江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地域文学和吴宓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中国文学一般项目《吴宓年谱长版》获得者()。
格式化:最后几步一定要做好
2018年,我有幸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 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 简洁的选题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主题选择非常重要。 浓缩选题时必须综合考虑选题的前瞻性、学术合理性、可操作性。 主题应简短、准确、准确,最好不超过30个字。 我是文学专业的,以我申请的题目为例。 在对历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文学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特长,我起草了《吴宓长年谱》作为申报选题。
在最后的打磨阶段,从经济学的角度,专家问我改成《吴宓年谱长编建库》是否会更好。 这个提案很有建设性,但我认为我申请的是年度一般项目。 虽然标题加上“数据库建设”三个字比较完美,但是完成起来会比较困难,资金支持也可能不够,所以只好无奈放弃。 专注于数据收集、组织和分析。 但主题必须简洁、朴实。 重则显得轻,一技则显得笨。 我觉得这就是选题在立意上必须达到的状态,选题的语言文本的组织和表达也必须更接近这个状态。 虽然文字很美,但还是逃不过评委们敏锐的眼睛。
2. 必须高度重视研究评论
在研究和评论方面,我个人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受益匪浅。 我感触最深、体会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要有学术史的视角,对研究对象的起点、节点、重要阶段进行历史梳理和发展分析。 请记住,它不能只是静态显示或分段演示。 这种撰写研究评论的方式似乎具有分析性且层次分明。 很多作者常常自我放纵其中,殊不知自己犯了大忌,缺少了最重要的历史。 ,并发展学术历史视角。
其次,必须对其进行描述和评论。 在重庆市社科联、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大学等组织的很多辅导讲座中,包括专家讲座、书籍以及微信群转发的各种成功经验,我发现他们对这个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强调。 我的理解是每个部分都要进行描述和点评,最后总结阶段要有一个整体的评价。 现有研究成果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可能存在的缺陷或不足要虚心、直接提出。
关于研究综述的写作,我想补充一点。 就是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结构安排:第一部分整理国外研究成果,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国内研究成果,还是分成几个阶段或几个要点,每个阶段或要点还介绍一下国内的研究成果? 外部研究成果。 专家的回答是,没有固定的规则。 取决于每个人的写作习惯、学科类型以及申请题目的实际情况。 我同意这个观点,认为没有必要坚持统一,但最好不要同时缺乏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综述。 ,尝试尽可能多地参与。
3. 撰写研究创新时要小心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表的格式要求中,对创新点给出了三点指引,建议从学术视野、学术观点、研究方法三个角度撰写创新点。 我们应该“模仿同样的东西”吗? 结合专家的回答和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大家当然很高兴能够在这三个方面写出创新点,但也可以修改、重写。 并不是每一个选题都能从学术的角度给学术界带来新的视角。 也可以在学术材料、研究对象等方面寻找创新点,我在这一点上的体会是实事求是。 不要说大话或空话。 高手一眼就能看穿你的伎俩。 不要自作聪明,反而被聪明所误导,会弄巧成拙。
4、格式和排版不可小觑
万里长征即将胜利,最后的一小步一定要走好。 格式和排版只是几个小步骤。 错字、增删是忌讳,错句、错句是忌讳。 标题和文字大小的选择、字体的选择和加粗、行距的安排都必须仔细考虑和考虑。 一切都按照美观、整洁且易于阅读的标准进行格式化。 这里我想说的是,整本书的序号也一定要慎重选择。 是否使用中文序号1、(一)、1、(1)还是理工科序号1、1.1、1.1.1必须事先慎重考虑,不能混用或混用。
从如何写申请表到如何写活页,从以往的经验到个人的经历以及与申请相关的其他方面和细节,我的描述只能限于我个人的理解能力和字数限制。 希望你能做到并珍惜。
孙昌
1983年出生,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主要从事企业经济学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应用经济青年项目“高端人才动态匹配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获奖者。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必须做到“三美”
2018年,我有幸立项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过程是一个成长和历练的过程。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申请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经历。
1.选题与浓缩
万事开头难。 选题和确定是申请者首先遇到的问题。 关于选题,我有两个想法:
首先,选题时要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研究领域。 最好有之前相关研究成果的支持,这样你可以掌控、掌控,也有利于寻找创新点;
其次,选题要“堂堂正正”。 所谓“顶天立地”,就是选题要“把握大势、顺势而为、跟踪形势”,这就需要对最新的政策文件进行解读。 所谓“接地气”,就是选题要立足问题、脚踏实地、研究性。 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有现实意义。
确定选题方向后,第二个难题就是浓缩选题。 该话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确定主题时,我们常常会面临关键词太多无法体现、难以选择的问题。 我的经验是,标题要“鲜明”,但一定要简洁。 并非所有关键字都必须反映在标题中。 紧紧围绕研究内容,选择三个能体现主题亮点的关键词确定标题,其他关键词可以体现研究脉络。 如果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可以在标题中展示该理论,将理论研究与问题导向结合起来。
2、严谨的设计论证
申请表对项目设计论证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对于是否需要严格填写,不同专家给出了不同的指导。
我在填写申报表时,按照要求逐项填写,做到“一问一答”。 例如,“选题依据”要求填写“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历史和研究动态,本课题与现有研究相比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我将具体分为学术史回顾、国内外研究等四个部分:相关研究动态、学术价值、应用价值。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及研究动态”部分,需要将描述与回顾相结合,从而引出“本课题相对于现有研究所具有的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体现论证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
设计论证的布局也很重要,一定要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具体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文要优美,语言专业,措辞准确; 其次,形式要美观,字号和行距不能太小,关键句子可以加粗; 第三,图形要美观,思维框架要精致。 数字可以成为应用的亮点,凸显研究思路和创新。 在申请过程中,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打磨思想框架。 这个过程进一步帮助我理清了自己的研究思路,让论证更加严谨。
3、反复修改完善
国家社科基金论证单的总字数不能超过7000字。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每一个字、每句话,惜字如金。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复习、修改,做到“用词准确、标点准确、文字精炼”。 不超过字数。”
回顾自己的课文修改过程,从句子的流畅性,到选词的准确性,再到细微之处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整个假期里我每天都在不断的打磨和完善。 我按照不同的逻辑思路写了四个版本的文献综述。 ,一次次颠覆思想框架,优中选优。 过程中打了三十多稿,打印出来的文字是厚厚的一摞……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最终形成了七千字的精炼文字。 这段经历对于青年教师的科研道路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唐鹏柱
1980年出生,男,博士,长江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学研究,2018年国家社科理论经济面上项目“农村小农转型与成长的有机联系研究”获得者川陕革命老区与农业现代化》().
“供给”与“需求”结合,实现选题创新
七年来我一直在申请国家社科计划,但一直没有成功。 最终,2018年,我获得了国家社科面上项目。 我很高兴也很兴奋,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
1、选题创新至关重要
在写申请表之前,我花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考虑选题,但一直没能切入正题,直到专家提到选题要遵循四大原则,即“需求侧原则、供给侧原则”。次要原则和创新。” “性的原则,简单的原则”,你说得多么真诚! 后来我改变了想法。 我不仅考虑了自己的研究基础,而是在充分结合自己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家急需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出发,跳出了原来的研究领域,创造性地将“小农”结合起来。以“对接农业现代化”为选题方向。
2. 严谨的论证至关重要
无论你是在写论文还是项目申请,简洁明了是必须的。 确实,申请表的字数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我们需要小心谨慎,开门见山,消除一切空话和陈词滥调,尽力把握研究的五个“本质”基础(逻辑性、系统性、适度性、简洁性、层次性)。 研究内容层次清晰,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合理,思路和方法清晰具体,力求创新。
3. 文本质量至关重要
“在编写申请时,必须确保格式规范、字体符合标准、装订良好,消除印刷错误和其他低级错误。” 在现场指导和反复沟通过程中,专家们反复强调文字质量的重要性,并强调申报项目要特别注重细节。
为了写出一篇好的文字,2018年的春节我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写文字的时候,我每一个字、每一个字都经过了认真的考虑。 写完之后,我又反复修改,甚至推倒重来。 我什至读到了最后。 当我读到申请表时,我感到有点恶心,但只有经过一遍又一遍的仔细修改,我们的申请表才会显得清新、漂亮。
项目申请过程往往充满悲喜。 成功的项目申请不仅是对你过去研究的总结,更是对你未来几年学术发展的规划。